背后套壳痛与中国型大模的阵产业成长思考

最近AI圈子里炸开了锅。阿里巴巴前首席AI科学家贾扬清的一则朋友圈,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。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国内某大厂的大模型产品其实就是Meta的LLaMA换了个马甲。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个著名的笑话:把羊驼涂成斑马,难道就真的变成斑马了吗?
李开复团队陷入"套壳"风波
虽然贾扬清没有点名,但明眼人都能猜到,他说的就是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公司推出的Yi-34B大模型。这个拥有340亿参数的大家伙,刚发布就在Hugging Face和C-Eval排行榜上拿了第一,没想到风光没多久就被Hugging Face社区要求修改张量名称,因为除了两个重命名的张量外,整个架构几乎就是Llama的翻版。
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参加的一个AI沙龙,有位创业者半开玩笑地说:"现在做AI项目就像开餐馆,大家都在用同样的调料包,只是把包装换了换。"这种"套壳"现象在国内AI圈早已见怪不怪。
套壳现象的前世今生
记得今年5月,科大讯飞的"星火"大模型在发布会上闹了个笑话。当用户问"你是谁发明的"时,它居然回答"我是OpenAI发明的"。这就像一个小学生交作业时不小心把参考答案的署名也抄了上去。虽然讯飞后来解释说是因为用了相似的训练数据,但这个解释显然没能让所有人信服。
更早之前的百度文心一言也遭遇过类似质疑。它的文生图功能把"车水马龙"翻译成"car water horse dragon",结果生成的图片里真的出现了汽车、水、马和龙的奇怪组合。这就像是用谷歌翻译做了个机翻,然后又用这个机翻去做创作。
创业公司的两难困境
说实话,我能理解这些公司的难处。现在AI领域的竞争就像百米冲刺,OpenAI等国外巨头已经跑出50米了,国内企业才刚起跑。更可怕的是,OpenAI还在不断加速——从GPT-4到DALL·E 3,再到最近的GPTs,他们几乎每个月都在颠覆行业认知。
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创业团队面临一个残酷的选择:要么花几年时间从零开始研发,等产品出来时可能早就过时了;要么基于现有开源模型快速迭代,虽然可能背上"套壳"的骂名,但至少能在市场上先站稳脚跟。
借鉴与创新的边界在哪里?
零一万物在回应中强调,他们确实借鉴了LLaMA的架构,但也在数据处理和训练方法上做了大量创新。这就引出一个关键问题:在AI领域,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创新?
我认为这就像做菜。如果你完全照着别人的菜谱做,连摆盘都一模一样,那显然是抄袭。但如果你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,比如用新食材、新技法,甚至发明全新的烹饪方式,那就是创新。关键要看改动的深度和价值。
写在最后
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,我不认为简单地将这些案例归类为"套壳"或"创新"就能解决问题。当前中国AI产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,既需要理解创业公司的现实困境,也要坚持鼓励真正的技术创新。
正如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我的:"在AI这个赛道上,短期套利或许能获得一时风光,但只有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的企业,才能最终赢得这场马拉松。"或许,这才是这场"套壳"争议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。
相关文章
- 比特币的"冬眠期":数字黄金时代的到来?最近在跟踪比特币链上数据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比特币的交易活跃度降到了十年来的冰点。这让我想起上周末和一个老矿工喝咖啡时的对话,他感慨道:"现在这些比特币就像冬眠的熊,躺在钱包里一动不动。"传统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货币流通速度,简单说就是钱转手的频率。放在比特币上,以前可不是这样。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亲眼见证交易所里比特币像接力棒一样快速流转,今天买明天卖...2025-09-25
- 说实话,作为金融行业的观察者,最近最让我兴奋的不是股市的涨跌,而是稳定币这个"野孩子"终于要穿正装了。记得2019年我第一次接触USDT时,就像在逛黑市交易——谁也不知道背后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美元支撑。但现在,全球监管的大手终于把这个行业拉回了正轨。合规时代的三大看点说实话,美国《GENIUS法案》和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的出台,让我想起了当年支付宝获得牌照时的场景。监管不是限制,而是给了这个行业一个"...2025-09-25
币市风云录:BTC双底现生机 ETH受压难突围 OKB成市场宠儿 名人币割韭菜套路再现
昨夜今晨的币圈可谓一波三折,比特币先是上演惊魂跳水,最低触及112500美元这个三周以来的低谷,随后又倔强地爬回115000美元附近。我盯着盘面看了好久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BTC在日线图上已经连续两次在112500附近获得支撑,就像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反复试探蓄力一样。虽然整体趋势还在下行通道里挣扎,但这个"双底"形态确实给了多头一线希望。记得上次看到类似形态还是在去年熊市末期,那时候也是反复试探...2025-09-25- 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,简直被它的"精妙"设计惊呆了。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"魔术手法"。今天,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。1.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想象一下,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。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,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(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)...2025-09-25
- 这阵子JPEX交易所的日子可不好过。这家总部设在迪拜的加密交易平台最近摊上大事了,不仅遭遇流动性危机,还被迫提高了提现门槛。9月17日的一则官方公告里,JPEX把锅甩给了香港监管部门和几家"不厚道"的做市商。资金冻结引发连锁反应JPEX在公告里大吐苦水,说某些香港机构给他们穿小鞋,加上负面消息满天飞,结果导致做市商"翻脸不认人",直接把资金给冻结了。这些做市商要求提供一堆材料才肯谈判,搞得他们现金...2025-09-25
- 今年二季度的比特币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专业投资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比特币ETF市场,但令人意外的是,普通投资者仍然牢牢掌握着市场话语权。机构持仓创纪录彭博社的分析师James Seyffart最近分享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:仅在今年第二季度,各类机构投资者就增加了57,375枚比特币的持仓,总价值达到惊人的336亿美元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牛市,当时整个市场还在讨论机构是否...2025-09-25
最新评论